「怎麼才吃一點點,就覺得肚子好撐、腸子在咕嚕咕嚕叫啊?」、「晚上躺下來覺得胃不太舒服,甚至影響到睡眠…」這些現象,很多人會以為是吃太多,但其實背後的原因,很可能是「脹氣」!
脹氣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腸胃不適,但脹氣並不只是單純「多了一點氣」,而是反映出你的消化系統正在承受某些壓力。不論是生活習慣、飲食,甚至是情緒狀態,都可能造成脹氣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會從生活經驗出發,帶你深入了解脹氣的原因、身體的反應和改善脹氣的方法,幫助你找回腸胃的舒適感!
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為什麼會脹氣?
其實我們在消化食物的時候,體內本來就會產生一些氣體。這些氣體通常會透過打嗝或放屁排出去,但如果沒能順利排出,氣體就會堆積在腸胃裡,讓肚子鼓鼓的、悶悶的,甚至會咕嚕咕嚕叫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「脹氣」。
那脹氣的原因有哪些呢?下面這些情況其實都很常見:
- 吃太快、沒好好咀嚼:現代人生活忙碌,很多人邊走邊吃、三分鐘解決一餐,但吃太快會讓空氣跑進胃裡,加上食物沒咬爛就吞下去,腸胃要花更多力氣消化,自然就容易脹氣。
- 說話太急、太快:有些人講話很快,特別容易「吞空氣」。如果一邊吃飯一邊說話,空氣跟食物一起吞下去,也會讓肚子更容易脹。
- 吃了容易產氣的食物:某些食物雖然健康,但也容易在腸道中發酵,產生氣體,例如:
- 豆類:黃豆、黑豆、毛豆
- 根莖類:地瓜、馬鈴薯、洋蔥
- 高纖蔬果:花椰菜、高麗菜、香蕉
- 奶類製品:如果有乳糖不耐症,更容易脹氣
- 吃太油或太甜:高油高糖的食物不好消化,還會影響腸道裡的菌群,讓製造氣體的細菌變多。像炸雞配珍奶這種組合,短時間內就可能讓腸胃不太舒服。
- 腸胃功能比較弱,或腸道菌相失衡:有些人本身腸胃比較敏感,或是常吃抗生素、壓力大、睡不好,這些都會讓腸道裡的菌種失衡,影響氣體產生和排出。
- 情緒與壓力:壓力大、焦慮時會讓腸胃蠕動變慢,甚至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。很多人一緊張就覺得胃悶悶的,其實就是自律神經影響消化系統的結果。
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脹氣?
脹氣不只是肚子看起來變大而已,還會有一些很明顯的不舒服感。像是:
- 肚子悶悶脹脹,感覺裡面有壓力
- 常常聽到肚子咕嚕咕嚕叫
- 明明沒吃很多,卻覺得飽到不行
- 放屁變多,或是反而想放但放不出來
- 胃口變差、晚上睡不好,心情也變得煩躁
有些人甚至會以為自己是不是變胖了,但其實只是腸胃裡的氣排不出去,撐起來而已。只要把氣排掉,肚子就會舒服很多。
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如何消除脹氣?
脹氣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,但一整天悶悶脹脹的,真的很不舒服。想要讓肚子快速輕鬆一點,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:
- 吃慢一點,咀嚼的時候把嘴巴閉上。這樣可以少吞點空氣,也讓腸胃比較好消化。
- 少喝氣泡飲料,如氣泡水、汽水、啤酒等。雖然清涼,但裡面充滿了氣,喝太多會讓肚子更脹。平常改喝常溫水或熱茶,對腸胃比較溫和。
- 吃飽不要馬上躺下,可以站一會、走一走,大概 10 到 15 分鐘就好,有助於食物消化、氣體排出。吃飽就躺真的很容易讓氣卡住。
- 多運動、促進腸道蠕動。運動可以幫助腸胃蠕動,讓氣體不會卡太久。就算只是每天快走半小時,也能改善不少。
- 按摩一下腹部,可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按壓肚子,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、讓氣體排得比較順。
- 泡個溫熱的澡,或用熱敷的方式,有助於放鬆腸胃、減緩脹氣不適。
- 開始建立規律的作息、穩定情緒。壓力大、睡不好,腸胃也會跟著出狀況。試著每天固定時間吃飯、睡覺,情緒也穩定一點,整體狀況會好很多。
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脹氣該看醫生嗎?
大多數的脹氣,其實只是腸胃一時不順,屬於比較常見的功能性問題,不算大病。但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,還是建議儘早看醫生比較安心:
- 脹氣持續好幾週都沒改善
- 同時出現體重變輕、腹瀉或便秘交替的狀況
- 有劇烈腹痛、嘔吐、發燒等症狀
- 有腸胃疾病的家族病史,或曾經動過腸胃手術
很多人會覺得脹氣只是小問題,但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:「是不是該放慢腳步、好好吃飯、好好照顧自己呢?」不管你是因為工作太忙,總是邊走邊吃,還是最近壓力太大、睡不好,脹氣都可能是生活節奏出狀況的一個警訊。
不需要逼自己馬上變得超規律,只要願意從今天開始,慢慢聽身體的聲音,身體也會用更舒服的方式回應你,讓脹氣自然離得遠遠的!
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