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夏天,臺灣真的又熱又曬!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經驗,才出去玩一天,回到家發現手臂紅得像熟蝦,一碰就痛,洗澡的時候還刺刺的,隔天居然開始脫皮,整片像在掉漆?
每次曬傷,其實都是皮膚在幫你扛住太陽帶來的傷害。雖然皮膚默默撐住了,但那種紅、痛、脫皮,其實都是累積出來的結果。久了就會變老、長斑、膚色不均,甚至增加皮膚癌的風險!這些問題不是馬上出現,反而因為來得慢,才容易被忽略。
不管你是不是屬於容易曬紅曬傷的體質,防曬這件事都不該輕忽!這篇文章中,我們會陪你搞懂到底曬傷是怎麼一回事?有什麼常見但不太對的防曬觀念?又該怎麼修復和預防?希望能幫你在這個超曬的夏天,過得更舒服自在!

為什麼會曬傷?曬傷有什麼症狀?
曬傷的主因是紫外線,特別是其中的「UVB」,會直接攻擊皮膚表層,讓細胞發炎、受損。皮膚不只是變黑而已,而是真的受傷了!
當你曬太久,皮膚可能會出現幾種狀況:
- 發紅發熱:整片皮膚紅通通的,摸起來燙燙的
- 刺痛或灼熱感:碰到會痛,有時洗澡也會刺刺的
- 脫皮或起水泡:嚴重時會脫屑,甚至出現水泡
有些症狀不是曬的當下就會出現,紫外線的傷害其實早已在你沒注意的時候發生,常常是你回家後,皮膚才開始變紅、變痛。
(延伸閱讀:「紅光療法」會曬黑嗎?5 分鐘破除光療迷思)

常見的防曬迷思
防曬乳不是擦一次就能撐一整天的!很多人對防曬還停留在「出門前擦一下就好」的觀念,臉上隨便抹兩下、防曬乳塗個手臂,就覺得搞定了。其實防曬會隨著流汗、出油、擦汗而失效,建議每兩到三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,才能真的擋住紫外線。
還有一種常見想法是:「今天陰天耶,應該沒那麼嚴重吧?」或是「我只是走去超商,不會曬多久啦!」但紫外線其實會穿過雲層,也會穿過玻璃,就算沒有陽光直射,皮膚還是會被慢慢累積傷害!
另外,有些人在曬傷後會立刻沖熱水、拿酒精擦、或直接貼冰塊,這些做法其實都不太好。冰塊直接貼皮膚可能會太刺激,反而加重不適。酒精也可能讓傷口更痛,甚至延後修復。曬傷的皮膚其實很脆弱,要溫柔對待,才能真的好得快。

曬傷如何快速恢復?
要避免曬傷,第一步當然是做好防曬。出門前一定要擦,而且不能亂擦。防曬乳可以看兩個重點:「SPF」是防 UVB、也就是曬傷的主因,「PA」則是防 UVA,跟曬黑和老化有關。
一般日常用 SPF 30 就夠了,如果你要長時間待在戶外,建議選 SPF 50 以上、具備防水抗汗功能的產品。記得防曬不是擦越厚越有效,重點是擦得夠量、夠均勻,臉的量大概就是一顆硬幣大小,而且每兩、三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。
但如果真的還是曬傷了,第一件事就是冷敷。拿濕毛巾或冷水布輕輕敷在紅腫的地方,敷 10 到 15 分鐘,不要用冰塊直接貼皮膚,以免太刺激。接下來是保濕,選擇溫和、無香料的凝膠型保濕品就好,像蘆薈凝膠或 B5 修復凝膠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這時候不要用含酒精、酸類或去角質的產品,也不要用手撕脫皮,會讓已經受傷的皮膚更不舒服,也更難修復。如果你發現紅腫越來越嚴重、開始出現水泡,甚至有滲液,就不要再撐了,這種狀況最好盡快看皮膚科,讓專業醫師來處理。
防曬這件事,說到底不是麻煩,而是最基本的自我照顧。如果你也曾經被曬得痛、脫皮,甚至留下痕跡,不如從現在開始,養成一點防曬、補擦、曬後修復的小習慣,讓出門變得更放心,也讓皮膚輕鬆一點、不那麼辛苦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