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燒喉嚨痛「是感冒還是流感?」 6大警訊應立即就醫

天氣一變冷,或者季節交替的時候,很多人開始咳嗽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。如果你也有這些症狀,你可能會想:「我是感冒了,還是得了流感?」雖然感冒和流感都是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,但症狀嚴重程度不同,流感還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會帶你了解流感的症狀、分辨流感和感冒,如果出現 6 種危險症狀務必提高警覺。

流感和感冒的區別:流感症狀較重,包括高燒、肌肉痠痛和極度疲倦,並可能引發併發症;而感冒症狀較輕,通常以喉嚨痛和鼻塞為主,恢復時間較短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什麼是流感?流感與一般感冒差在哪?

「流感」的全名是「流行性感冒」,聽起來跟一般感冒很像,但其實兩者的病原體不同,影響也不太一樣。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簡介,季節性流感為感染人類流感病毒所引發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。

  • 流感:秋冬季較容易發生,高峰期多為 12 月至隔年 3 月。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的,傳染力強,發病速度快,還可能併發重症,甚至有死亡風險。
  • 感冒: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,症狀通常比流感輕,恢復也比較快。
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極度疲倦、乾咳、喉嚨痛、畏寒、鼻塞、打噴嚏、嘔吐、噁心等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流感症狀有哪些?

得了流感後,通常 1 到 4 天內症狀會突然出現,而且可能會持續 1 到 2 週,常見的症狀包括:

  • 高燒
  • 頭痛
  • 肌肉痠痛
  • 疲倦
  • 咳嗽
  • 喉嚨痛
  • 流鼻水
  • 約有 10% 感染者有噁心、嘔吐或腹瀉
A型流感與B型流感的差異比較表格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流感的類型

流感的致病原為流感病毒 (Influenza virus) ,根據病毒的不同種類,可以分為 A 型、B 型、C 型和 D 型流感。衛福部表示,其中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,近年主要流行之季節性流感病毒型別以A型 (H3N2) ,以及B型流感為主。禽鳥類如鴨子或豬等哺乳類也可能感染其他A型流感病毒亞型,病毒間可能因基因重組,進一步產生新型流感病毒而造成大流行。

一名女子得了流感,在家休養,她戴著口罩、披著毛毯站在窗邊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流感可能引發的併發症

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:

  • 肺炎
  • 神經系統併發症
  • 心肌炎、心包膜炎
  • 腦炎
  • 侵襲性細菌感染
一名幼童得了流感,雙手交叉護著喉嚨部位,雙眼緊閉,看起來非常不舒服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流感的潛伏期與高危險族群

流感的潛伏期大約 1 到 4 天 (平均 2 天) 。傳染力最強的時候通常是症狀出現後 3 到 4 天內,不過有研究發現,免疫不全者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達數週或數月;兒童也比較早開始排放病毒,時間最長可達 21 天。

以下族群感染流感後,較容易出現嚴重症狀:

  • 65 歲以上長者
  • 幼童
  • 慢性病患者
  • 免疫功能不全者
  • 孕婦
流感的傳染途徑,包括飛沫傳播、接觸傳播,以及空氣傳播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流感的傳染途徑

主要是透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染或接觸傳染:

  • 飛沫傳播:患者咳嗽、打噴嚏、說話時,病毒容易跟著飛沫噴出去,在密閉的地方特別容易傳染。
  • 接觸傳播: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,例如碰到後沒有洗手、消毒,又摸自己的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就可能被感染。
預防流感的方法,包括接種流感疫苗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、規律作息,以及均衡飲食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如何預防流感?

衛福部宣導:「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,65歲以上長者、嬰幼兒等高危險群尤應接受疫苗接種,以防感染流感引起之併發症。」

  • 接種流感疫苗: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,完整接種後至少要等約 2 星期才會產生保護力。
  • 勤洗手
  • 戴口罩
  • 保持社交距離
  • 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
得了流感,應盡快就醫、多喝水、多休息,服用一些退燒止痛藥,以及盡量不要外出。
示意圖翻攝自 imetta 療癒我

得了流感怎麼辦?

感染流感病毒後,大多數患者可自行痊癒,盡量多在家休息、避免上班上課或出入公共場所。

  • 依醫囑使用克流感或瑞樂沙等抗病毒藥物
  • 若出現嚴重症狀,例如呼吸困難或急促、發紺 (缺氧) 、血痰或痰液變濃、胸痛、意識改變、低血壓等危險徵兆,應立即至大醫院就醫。
一名感染流感的女子在家休養,戴口罩倚靠窗台望向窗外,顯得疲憊不適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【免責聲明】
本篇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分享與科學研究資訊整理之用,非用於診斷、治療、醫療建議或替代醫師專業意見,亦不作為產品療效之保證或宣稱。如有健康相關問題,請洽詢專業醫師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