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照大發現!光療法4週實驗「長輩精神更穩、記憶更好」

隨著高齡人口越來越多,長照機構肩上的照顧責任也變得越來越重。除了協助長輩維持身體功能,怎麼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、維持好心情,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想跟大家分享一種非常有潛力的非藥物方式「光療法(Light Therapy)」。國際研究案例觀察到,光療法有效幫助長輩提升情緒、穩定認知,讓長照機構在日常照護上多一個新選擇!

一位長者坐在療養院病房中,正接受紅光儀照射。
示意圖翻攝自 ChatGPT / imetta 療癒我製圖

年長者常見困擾:記憶變差、睡不好、心情低落

許多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輩,不只是身體變得比較沒力氣,生活上也常遇到一些難題。像是:

如果這些情況沒被好好照顧,不但會影響長輩的生活品質,也會讓照護的壓力變得更大。

護理師在療養院向一群長者解說健康資訊,氣氛溫馨互動熱絡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

溫和、安全、能長期使用的非藥物療法

面對睡不好、情緒低落或記憶力變差這些問題,傳統上常會使用安眠藥或抗憂鬱藥來處理。不過對年紀比較大的長輩來說,身體代謝變慢,吃藥容易出現副作用,像是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增加跌倒的風險。

因此,現在越來越多照護機構開始找尋更自然、能長期使用的方式來幫助長輩——也就是「非藥物介入療法」。這類方法包括:

  • 音樂治療
  • 芳香療法
  • 園藝活動、繪畫、動物陪伴等
  • 光療法

這些方式不會有明顯副作用、可依照長輩的狀況調整,也比較容易融入日常生活。透過刺激感官和建立有趣的互動,能幫助長輩提振情緒,也活化大腦。

接下來,就讓我們好好聊聊「光療法」的厲害之處吧!

一名照護人員替長輩推輪椅,陪伴他到遼闊的草原上曬太陽。
示意圖翻攝自 Unsplash

光療法的實驗發現:幫助長輩變得更清醒、心情更穩定

我們來看看一個真實的研究案例。

在美國賓州一間長照機構,研究人員做了一個蠻有趣的實驗。他們想了解藍光是不是能幫助長輩提升認知表現、穩定情緒 [1]。他們找了兩組長輩來參加實驗,其中一組每天接受 30 分鐘的藍光照射(大約是 400 lux 的亮度),每週五天,連續四週;另一組則是照紅光,當作對照組。

結果發現,接受藍光照射的長輩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更好:

  • 記憶力、注意力等認知能力進步了。(MicroCog 認知測驗中的三項認知指標得分顯著上升)
  • 情緒上的「緊張感」和「焦慮感」明顯減少。(情緒量表 POMS 中的「緊張/焦慮」得分顯著下降)

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,藍光不只是用來照亮空間,它其實也能調整我們的生理時鐘、幫助大腦更清醒,對情緒也有穩定作用。

對長照機構來說,這樣簡單又安全的方法,不但有助於提升照顧品質,也可能減輕照護壓力,確實值得參考看看。

三位長者在療養院內一同接受紅光照射,神情愉悅,氣氛溫馨歡樂。
示意圖翻攝自 ChatGPT / imetta 療癒我製圖

怎麼挑選合適的紅光儀?使用時要注意什麼?

紅光儀使用的光源不只一種,像是藍光綠光橘光黃光紅光都有。不過這裡先聚焦在上述研究提到的藍光紅光,也是目前較常被應用的兩種,方便大家實際操作:

光種類 波長範圍 功能 適合時間
藍光 400 – 495 奈米 幫助提神、穩定情緒、調整生理時鐘 早晨
紅光 620 – 700 奈米 舒緩情緒、抗發炎、細胞修復、提升睡眠品質 下午到晚上

使用建議:

  • 一開始建議每天照 10 到 15 分鐘,連續使用幾週,觀察身體的反應
  • 照射時可以閉眼或戴護目鏡,不要直接看光源
  • 可以把設備放在活動室、閱讀區,或是長輩做早操、聊天的地方
  • 如果長輩有光敏感、癲癇或眼睛方面的疾病,務必先詢問醫師或專業人員
  • 選擇有醫療級安全認證的設備,例如有 FDA 或 CE 標章的紅光儀

小提醒:

護理人員溫柔扶持長者握著手杖的雙手,傳遞陪伴與支持的力量。
示意圖翻攝自 Freepik